leyu官网我国的传统乐器
leyu官网我国的传统乐器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粗略地计算起来大概有500余种。其中在民族乐队中常用的有余种。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马头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了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秦代的弦豉、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扬琴等等。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以气流激发空气柱、或两者偶合振动而发音的一类乐器。其共同特点是以气流引起乐器发音。常见的吹管乐器有:竹笛、笙、唢呐等。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二十年,山西万泉县荆村发掘出三个新石器时代的‘埙’。《诗经》中有箫、管、钥、埙、笙等乐器的记载。后来兴起的军乐,又叫鼓乐、横吹、骑吹等,是以排箫、笳、角、笛等为主要乐器,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和其他娱乐之用。唢呐的出现较晚,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载。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
打击乐器的特色我国打击乐器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镲、锣、堂鼓、排鼓、云锣等。
狭义的理解是:民乐是建国后在丝竹和锣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演奏样式,是民族音乐的一种主要表现乐种。
民乐团,是中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再学习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乐队类型。初年因政府提倡,亦称国乐团。在中国内地,又称为民乐团或民族乐团。在香港称为中乐团,在新加坡,又称为华乐团,亦有人认为更准确的名称是现代中华管弦乐团(英语:Modern Chinese Orchestra),以显示和中国传统合奏的区别。
民乐团一般分为吹、拉、弹、打四组,除了以拉弦的胡琴对应交响乐团的小提琴、中提琴,并引进了西方的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来加强低音声部,此外,以唢呐和改进过的扩音笙来代替铜管及木管乐,在打击乐器方面也运用了如定音鼓、军鼓等西洋乐器。相较于西方交响乐团而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弹拨乐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量中国特色的打击乐器的使用。
一般而言,民乐团主要是指以60人上下编制的乐团,演奏大型合奏曲(又称作民族管弦乐曲)及大型协奏曲为主,但部分乐团中会同时设有丝竹乐团,以大约10-30人的较小型编制,来演奏传统丝竹乐或新作的小型合奏曲。
民乐团演奏的大型合奏曲,在旋律上大多是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器乐独奏(如古琴、筝、琵琶等)及丝竹曲(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中的旋律,或依照中国音乐中常用的五声音阶为基础所新创的旋律;但在作曲方式上,则主要采用西方交响乐中的曲式、调性、配器法、合声、对位等作曲的原则。
传统丝竹合奏以单线条旋律,再加花演奏,形成支声复调;在现代民乐团所有乐器的声部都是按照独立的分谱演奏。
传统丝竹合奏没有总谱,也没有专责的指挥,往往由高音乐器笛子leyu登录入口、高胡,又或者负责节拍的掌板担当领导的角色;现代民乐团由指挥按照总谱领导演奏。
传统乐器以高中音为主,缺少低音乐器,演出的编制有弹性,并非固定;现代民乐团参考西方的编制分为吹、弹、打、拉四个家族。乐团的整体音域较大,每个家族都有高、中、低音乐器,并且应用近代发明的低音键笙、低音唢呐、革胡等等乐器。
传统丝竹合奏以五声音阶为主,有时运用七声音阶,音律和西方不同;现代民乐团偏向以西方的十二平均律为标准,不少改革乐器能演奏半音阶,亦引入了西方的功能和声,以及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写作手法。很多传统乐曲是借着不停的演奏,口传心授,流派风格的演变而来,并没有专责作曲的概念;现代不少民乐团都会委托作曲家专为乐团创作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