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leyu官方app下载现场直击 老年教育大发展的破局之道

2025-04-25 10:46:15

  leyu官方app下载现场直击 老年教育大发展的破局之道在宁波市,有一位被尊称为“钢琴奶奶”的莫志蔚老人。退休后,她来到宁波老年大学钢琴班学习。在80岁生日那天,她用退休金捐出10架钢琴放在宁波的地铁、机场、商厦等公共空间。老人的愿望是,让路过的人不再疲惫,让宁波四处飘扬美妙的琴声。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老年大学,实现心中梦想,拓展人生的边界。如何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1月8日,在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发展老年教育赋能银发经济平行会议”上,与会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梳理会议传递的信息,可以看到:在百舸争流的老年大学群体中,国家老年大学肩负起了引领全国老年大学创新发展的重任;乘数字化之势,老年大学正在向数字化转型;银发经济的兴起,将给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可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来形容。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leyu官方网站,近年来处于快速增长期。在过去5年时间里,老年大学的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4.7%。《中国老年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数量已达到7.6万所,在校生数量为2000多万人。不过,这与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97亿相比,仅占6%的份额。

  2023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成立,这是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成立近两年来,学校秉持“集全教育系统之力,聚全社会资源,乘数字化之势,共同办好国家老年大学”的理念,以“德、学、康、乐、为”为办学宗旨,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家老年大学已成立43家省级分部,在全国设立5.5万个基层学习点,与相关部委合作成立教育部分校、广电总局分校等,联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推进30余家民办高校成为首批共建单位。

  上海老年大学创建于1985 年,是上海市办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老年教育机构之一。2023 年 7 月,学校划归上海开放大学管理;2024年,获批成为国家老年大学上海分部。两者的融合使上海老年教育发展跃上新台阶:2024年,上海老年大学秋招计划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人次,新增学位近万人次。

  2024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山东大学分校揭牌成立,成为重点高校第一所国家老年大学分校。高校的加入,可依托其专业优势学科,推动老年教育的专业水准跨上新台阶。

  无边界是指聚集全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办好老年大学。第一,体系扩展无边界。国家老年大学以“五位一体”即“分部+分校+共建单位+直属校区+研学基地”的服务框架,构建起多部门、多类型、多层次的立体化办学体系,努力将办学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

  各地老年大学也通过联盟等形式实现老年大学的扩容提质。上海老年大学作为上海老年大学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强化“1+N”体系,使分校数量逐渐扩大,目前已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分校,黄浦、徐汇等6所区级分校,亲和源分校、新东苑快乐学堂等7所企业分校加入联盟。联盟成员在课程、师资、教材、科研等方面广泛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为提高课程质量,上海老年大学与华东医院、上海评弹团、上海音乐学院等企事业单位签约,合作共建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课程。

  第二,师资无边界。一是教师类别无边界。国家老年大学教师中,不仅有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还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范存刚等艺术大家;二是教师年龄无边界。国家老年大学落实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打造国家银龄教师师资库,完成了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领域的银龄教师管理服务平台一期的研发工作,已有18万银龄教师入库。

  第三, 办学地点无边界。老年大学突破学校的围墙,哪里有需要就把学校办到哪里。上海老年大学的课堂在市区也在远郊区县,在机关也在银行、医院、博物馆,其触角已伸向上海市各个角落。

  数字化成为老年大学的另一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剧,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永不毕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地老年大学正在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以扩大服务范围、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能,解决老年教育资源供求不对等难题。

  国家老年大学迭代升级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相关课程资源43.7万门(个),共计422万分钟。拓展了资源应用新形态,自主研发“慧龄游戏”桌游及玩具产品,开发“非遗手工”等老年教育文创产品。上线“小叶子”智慧学伴,打造全平台学习资源“易读、易听、易看”适老化场景,探索多终端、多元化、泛在可及的老年教育模式。定制多种类型学习服务,如云课堂、精品专题课、乐学直播课等,全方位满足老年学习需求。

  上海老年大学优化资源平台建设,打造多终端、立体化的平台矩阵,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为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学校利用智慧学习体验空间,破解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难题;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从数字剪辑、数字购物、科技AI、数字旅游等多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全面培训。

  线上、线下结合成为老年大学普遍的教学模式。国家老年大学开办的“零基础油画”线上线下融合班,线万人次。辽宁分部的“老年大学专区”,面向省内85万有线电视用户提供线个新时代数字化学习社区提供线下学习体验。

  2024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推出26项举措,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具体指导。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政策文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表示,《意见》明确银发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既包括事业又包括产业,是思想上一次很大的突破。老年教育与银发经济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老年教育赋能银发经济发展,老年教育既满足需求,又创造需求,带动银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银发经济赋能老年教育,银发经济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老年教育的需要。所以,两者应该“相互成全”。

  老年教育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也具有产业性的特质。因此,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的参与。就市场而言,目前老年教育的办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就此,有专家提出,一条可行的路径是,围绕特色主推课程延伸出完整的教学、展示、比赛、游学的体验闭环,从正规教育延展出非正规教育方式。同时,在完整的老年教育体验闭环里,通过各种主题性的游学活动,将教育和旅游、公益和商业、普惠和盈利结合起来。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教育研究工委会数字化工作办公室主任钱厚兵介绍说,改变单兵作战模式,“协同式发展”是老年教育工委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老年教育工委会计划在2025年构建老年教育联盟,将以数字化为依托,搭建数字化平台、引入统一运营团队、上线各类服务和商品,形成多方共赢生态发展格局,打造老年教育发展生命力之源。

  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很多老年教育机构都设立了老年教育研究所、研究院,并召开专业研讨会,一些专业刊物也开始创办。与会者表示,在由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以科研引领老年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老年人真正的教育需求,需求是老年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有专家指出,老年教育的实质就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总和。老年人在内心深层所需要的,不一定是某种技能的学习或某种工作能力、薪资待遇的提升,而是需要各种文化艺术课程的学习及相关演出、比赛、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拓宽人生的边界,也即“社交+娱乐”。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